我的不少女性同学都非常崇拜周恩来,我觉得这里视觉因素还是占了很大的成分:国内教科书上刊登的都是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时期的靓仔照,那效果真是迷倒万千少女。可见偶像派的力量的确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毛泽东虽然长得也是伟岸非凡,异于常人,可明显不是少女喜欢的那种类型,否则后来搞的那套伟人崇拜肯定会更加如火如荼。不过个人还是更倾向于欣赏毛泽东,虽然此人由于出身的限制思想意识比较老土,缺乏民主意识,而且不尊重兼喜欢玩弄女性,给人感觉不是那么文明;不过总体来讲还是几百年难遇的这么一个人才,非常有性格,也非常有才情,帝王之术掌握地炉火纯青,还是非常地能代表中华民族的脊梁的。自从林则徐提倡开眼看世界后,近百年来中国人其实是很崇洋也很虚心地在学习西方,所以可以说现在的中国人其实是非常了解西方的。反过来西方人对于近百年来相对落后的中国压根就没打正眼瞧过,所以现在的西方对中国其实是非常地不了解的。不了解归不了解,但提到毛泽东这个响当当的名字那在西方也是无人不晓,而且常常可以在西方人眼里看到肃然起敬的目光。这个就跟英国人给硝烟的林则徐立像的原理一样,只有真正有性格,有骨气的人才会得到世人的尊敬。
不过话说回来,西方对毛泽东的感观也是经历了一个阶段才逐渐形成的。想当年毛泽东横空出世,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是他居然敢跟当时最牛逼的美国宣战打响朝鲜战争的时候,那时候的西方人都觉得这个人是个疯子,那感觉跟现在的西方人看本拉登萨达姆那是一个意思。
提到朝鲜战争,这个非常有意思。在国内念过书的都知道中国基本上是这样宣传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终于将阴险的美国人打回到38线外,牛逼的美军将领麦克阿瑟终于被更牛逼的彭德怀逼着在投降书上签了字。我到了国外才知道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原来西方人是这么宣传的:伟大的美军顽强地抵抗并歼灭了为数众多的亡命之徒的疯狂反扑,终于让南朝鲜没有落入共产主义邪恶阵营,保住了自由民主在东方的哨口,给予了苏共联盟最直接的打击,这是整个西方民主阵营最最辉煌的胜利 !
二战结束后老欧洲是满目疮痍,百废待新。当时多金的美国认为只有贫穷才会给共产主义提供滋生的沃土,让苏联更有机可乘。所以当时美国给欧洲的重建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援助,使欧洲迅速恢复了元气。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也因为这个缘故欧洲人对美国人的印象向来是崇拜得不得了,更何况他们本来也是同根同气,所以有关朝鲜战争你在法国就只会听到歌颂美军的这个版本。如此看来,朝鲜战争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名副其实的双赢战争,开战双方都很有成就感,真是皆大欢喜。只可惜了当时牺牲的中国满腔热血的众多志愿军,当时中国只有陆军,装备也很差,元帅彭德怀其实心里也很没底,到最后的这点胜利如果真的能算得上是胜利的话,那也可以说完全是用很多人鲜活的生命换回来的,代价真的很惨重啊。
闲扯的有点远,现在再回来谈谈毛泽东。最近又重新拜读了罗斯.特里尔写的 « 毛泽东传 »。看西方人描写的中国人传记特别有意思,因为西方人的那种自由发散性思维常常会从中国人想都想不到的视角来观察事物,在此节选一段:
« 54%的长征者都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和他们相比,42岁的毛泽东成了老人。只有4%的人年龄在40岁以上,甚至还有十一二岁的少年充当司号兵,勤务员,送水员,通讯员,或只是作为一般宣传员。傅连暲医生宣称,根据他的判断,在这些天真朴实,血气方刚,出身于农民的长征者中, 90%的没有过性生活。»
|